艺考网
当前位置:艺考网 > 问答社区

行书和草书哪个先出现

作者:王秋霜 发布时间:2020-04-18 14:44:20 来源:艺考网 标签:行书

一般认为,草书形成早于行书和楷书。草书形成于汉代,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的基础上演变出来的。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,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,大约出现于东汉末年。

行书和草书哪个先出现

一、行书和草书哪个先出现

草书比行书出现的早,草书始于秦汉年间,而行书大约出现于东汉末年。草书由于字形比较简单,彼此容易混淆,因此不能像隶书取代篆文那样,取代隶书而成为主要的字体;行书实际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,楷法多于草法的叫“行楷”,草法多于楷法的叫“行草”,行书实用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。

二、行书和草书的代表人物与作品

1、行书

(1)比较著名的是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的《兰亭序》,前人以“龙跳天门,虎卧凤阙”形容其字雄强俊秀,赞誉为“天下第一行书”;还有唐代颜真卿所书《祭侄稿》,写得劲挺奔放,古人评之为“天下第二行书”;而苏轼的《黄州寒食帖》则被称为“天下第三行书”,行楷中著名的代表作品是唐代李邕的《麓山寺碑》,畅达而腴润。

(2)还有宋代苏轼、米芾、黄庭坚,元代的鲜于枢、赵孟頫、康里巎巎,明代的祝允明、文徵明、李待问、董其昌、王铎,清代的刘墉、何绍基,近现代的启功、于右任、李志敏、沙孟海、张辛等,都擅长行书或行草,有不少作品传世。

2、草书

(1)比较著名的有张旭(唐代)的《肚痛帖》、《古诗四帖》,怀素(唐代)的《自叙帖》,孙过庭(唐代)的《书谱》,黄庭坚(宋代)的《李白忆旧游诗卷》,米芾(宋代)的《论草书帖》,赵佶(宋代)的《草书千字文》。

(2)还有鲜于枢(元代)的《石鼓歌》,祝允明(明代)的《前后赤壁赋》,文徵明(明代)的《草书诗卷》,徐渭(明代)的《白燕诗卷》,铎(清代)的《草书诗卷》,林散之(现代)的《中日友谊诗》,李志敏(现代)的《草论-三春堂狂草》。

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(或网友转载),本站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,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。
行书入门练什么字帖好
选择行书字帖主要和练习的目的和个人的喜好有关,如果只是单纯地想要写一手好字,那么选择常见的行书字帖照着练即可,像田英章、吴玉生、荆霄鹏的行书都是不错的;如果想要追求更深的造诣,练习的时间也很多,一般建议从古帖入手,譬如赵孟頫的《洛神赋》、王
行书是什么字体
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,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。世人把《兰亭序》、《祭侄稿》、《寒食帖》合称为“天下三大行书”,其中《兰亭序》具有雅士超人的风格,《祭侄稿》具有圣哲贤达的风格,《寒食帖》具有学士才子
行书在运笔上掺用了哪种书体
行书在运笔上掺用了草书,使书写节奏更强烈。行书是介于楷书、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,为了弥补草书的难于辨认和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而产生的,大约出现在东汉末年,是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。
行书笔法的技巧
行书的笔法的技巧有:以中锋用笔为主,使书法更加饱满、入木三分;以藏锋为重,更多是用在收笔处;尖笔起笔,大多数情况下,使用切笔的方式,形成尖笔效果;使转连贯,遇到需要使转时,笔势必须是一致的、连贯的,不能出现“断气”、”断笔“等现象。
行书特点四字形容
行书的特点一般可以用“行云流水”、“舒展有型”、“疏密得体”、“浓淡相融”等四字成语来形容。行书不像草书那样潦草,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,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。
行书特点用八个字形容
行书的特点可以用“行云流水、舒展有型”八个字来形容。行书是介于楷书、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,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,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,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。